上天古道網頁站   城通往盤密碼: 9388 微信ID:myoktw  城通往盤密碼: 9388

 找回密碼
 註冊
搜索
查看: 2308|回復: 0

十五條佛規的真義 濟公活佛

[複製鏈接]
345mp3 發表於 2011-8-17 08:47:56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天的恩,是無處不在的。仙佛的慈悲,是真實可感,永難報答的。感謝皇天慈悲,感謝仙佛慈憫,為了怕我們這些末後的眾生,根小福薄,難修回天,所以數次臨壇,一再地將這十五條佛規的真義,一一詳述。漢鍾離大仙說,不要小看這十五條佛規,它是非常好的天梯,照著去行,成佛有餘。希望每一位有心修辦的前賢們,都能夠因此而深明十五條佛規的真義,並永遠感念天恩,永遠報答天恩。

第一條 尊敬仙佛
你們尊敬仙佛,不應該只是尊敬那看得到的仙佛,還要尊敬你心中的那個仙佛。你們都很尊敬佛堂裡的仙佛,可是你心中的那尊自性佛呢?你有尊敬嗎?你有真正的敬重嗎?你們一有事情,往往會想到去請教仙佛,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甚麼不請教自己,請教自己心中的那尊自性佛呢?佛說:「即心即佛,心即是佛。」,真正的佛到底在哪裡呢?佛,本來就在你們的心中啊!只要你們所做的一切,內不離自性,外不悖佛性,一切合乎天理,一切不違背良心,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佛啊。好像復聖顏回,他得一善,則拳拳服膺。這拳拳服膺,誠心抱守,就是尊敬自家的仙佛。而他為甚麼要拳拳服膺呢?因為他知道這人生很短暫,事事很無常,他要把握住機會,去行善,去積德,利用機會,去行功,去立德。顏夫子他很聰明,他知道人很難活到一百歲,所以他不往外修,不往外看,只一心一意的內觀自性,修自家佛,專心專意的改脾氣,去毛病。所以,他才能夠修到不遷怒,不二過的境界。三十二歲就成就為一位傑出的聖人,如果他不是往內自修,尊敬自家佛,可能會成就如此嗎?同樣的,曾夫子也一樣修行,他曾說過:「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他每天拿來反省自己的事:我替別人計劃做事盡心盡力了嗎?我跟朋友交往有不夠真誠信實的地方嗎?老師所教授我的,我有認真學習,溫習了嗎?可是,他們兩個在修為上,在方向上,一個是向內,一個是往外,就這麼一點小小的差異,他們日後的成就,就自然有高有低,層次不同。如果你往內修,以自性佛為主,這一個層次自然就高。如果你往外修,注重外相,你的層次自然就比較低了。雖然這看起來,只是些微的差別,但是切記這一點的差別,卻就是所謂的「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」啊。你看,顏夫子他日日夜夜認真的改脾氣、去毛病、修心性、充內德,並且把握機會行善、行道,更時時刻刻戒慎恐懼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深怕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差錯,及隨時隨地迴光返照,以覺為師。所以他才可以在短暫的生命中,成就為一位了不起的聖人。而曾夫子,他一樣修心,卻重在外在的待人處世、有形事相,所以在成就聖人的層次上,畢竟差了一點兒。所以徒兒們啊,你們一定要把握住這三期末劫的佳期良辰,好好的尊敬自己身上的那尊仙佛,「二六時中,允厥執中」,就是時時刻刻抱守中道,並且認認真真的認理實修,「是理則進,非理則退」,則當你如是尊敬自家佛到極點之時,如是低心忘我之時,也就是你心中只有道,沒有自我之時,這一個時候,你已經達到「無你我、沒是非」的境界了。而在這「清心寡欲」,「渾然忘我」,「一片天心」,「無你無我」的時候,也就是徒兒們自家佛性顯現的時候。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佛啊!

第二條 遵前提後
甚麼叫遵前?甚麼叫提後?前指前賢,後指後學。甚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叫作前賢?甚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後學?徒兒們,你們說,求道早的叫作前賢,領命早的叫作前賢,身為我引師、保師、點傳師的,通通叫作前賢,是不是啊?你們所認定的就僅僅是道場上,外相上的前賢嗎?你們可知道,德性夠的、智慧高的、言行一致、足以服眾,足以作為眾人標杆,足以引導眾人的,才有資格叫作前賢,也唯有如此的前賢,才有資格讓人尊敬。而讓眾生打從內心真正的遵從他啊,否則你德性不足,智慧不夠,只一昧地,一盲引眾盲,相牽入火坑,又如何能真正的引領眾生回理天呢?你不能引導眾生回到理天,你又哪來的資格叫前賢呢?同樣的,誰又是真正的後學呢?是進道晚的嗎?是領命晚的嗎?還是被人引保的叫做後學?徒兒們,天時已經到最末後了,如果你們還不能突破一切的形象,回歸真實的自性,只徒然在名相上執著,哪你們又如何能夠得到真正的解脫?而實實在在的認識自性中娘呢?徒兒啊,所有還在學道、修道、辦道,還沒有跳出輪迴、解脫生死的眾生,他們全都是後學啊,全都是還必須借著仙佛、菩薩、真理的指引,才能夠由迷轉悟的眾生啊。徒兒們,你們說你們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前賢,而又哪一個不全都是後學呢?所以真正的遵前提後,就是要你效法聖賢,尊敬有道的人,向他學習,並且要低心下氣,幫助眾生,讓每一個跟你有緣的人,都能夠得到應有的提攜、幫助,而真正的超凡入聖、跳出輪迴啊。至於佛堂中求道比我早,領命比我早,資格比我老的前賢們,你若明白「聞道有先後,因緣有快慢」的道理,並且真心修道,恭敬所有的人,又怎麼會對他們不尊、不敬、不聽命辦事呢?而那些比我較晚求道,需要我們協助、引領的人,我們若心存慈悲,效法仙佛,又怎麼會不由衷的加以提攜,愛護呢?所以,真正的遵前提後,是要我們學習放下我執,尊敬前賢,提攜後學,並慈悲一切的有緣人啊!

第三條 齋莊中正
甚麼叫作齋莊中正啊?是不是你來佛堂,衣服穿得整整齊齊,頭髮也梳理得整整齊齊,儀表端莊,就叫作齋莊中正的呢?如果你的心沒有清靜,心中永遠充滿著欲望,眼睛喜歡看好看的,鼻子喜歡聞好聞的,嘴巴希望吃好吃的,耳朵喜歡聽好聽的,身想睡好床、穿好衣,意念也是喜歡想東想西,妄念叢生,那這樣還能算是齋莊中正嗎?所以光修外表,不修內德,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沾滿了灰塵,這個時候,你衣著再乾淨,外表再端莊,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齋莊中正啊。所以齋莊中正並不只是頭髮整齊、衣服端莊、外表莊嚴,而是要你內心莊重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也全要莊重。換句話說,你能做到內心全無雜念,莊重自持,那才是真正的齋莊中正。因此,你要如何的齋莊中正呢?首先是不是先要正己,才能正人呢?而要想正己,是不是先要恢復自己光明的本性,才能夠去感化別人、影響別人呢?其次,你光明的本性恢復了,顯現出來了以後,你還要守著這一個理,言語合乎道,行為有規矩,如此才能夠真實地影響道親,帶動道親用這齋莊中正的態度,威儀來攝受別人,影響別人。在這末後時期,你們要知道講道已經沒有用了,道也本來不是用講的,而是要用行的,如何行呢?就是用這光明的本性,表現端莊的行為,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合乎理,心中潔靜無染,念頭不偏不邪,七情六慾不再起伏,那才是真正的齋莊中正啊!

第四條 循規蹈矩
甚麼叫循規?甚麼是蹈矩?到底要循甚麼規、蹈甚麼矩呢?所謂循規,就是循著應該守的佛規去做。所謂蹈矩,就是每個人能夠素位而行,能夠站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的去走。這就叫作循規蹈矩。那又為甚麼要定佛規呢?因為你們來求道了,求道之後到底是要做甚麼事情呢?是要作成仙、成佛、成聖的事嗎?那你就不按著規矩來做,會可能成仙、成佛、成聖嗎?而平日你不肯素位而行,哪你有甚麼可能會成仙、成佛、成聖呢?所以,每個人素位而行是循規蹈矩最基本的條件。佛規規定的這麼好,你卻不照著走,徒兒們你們說這樣子可以成仙、成佛、成聖嗎?譬如,這默語戒,掛在牆上了,點傳師規定了,操持規定了,大家卻視若無睹,依然偷偷的講話,這叫循規蹈矩嗎?而點傳師就像再生父母一樣,點傳師平日規定下來合理的話,你不聽,都只聽仙佛偶爾借竅才講話,那你們豈不是著形著象,有分別心嗎?所以,不管點傳師如何規定,只要合理,大家就照著去做,這就是循規蹈矩。但是,循規蹈矩並不是只遵守外在的佛規就好,你們還得問問自己有沒有時時刻刻也遵照著心中佛堂的佛規來做事?甚麼是心中佛堂的佛規呢?那就是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人人本自具有的良心,你得問問自己:做人,做事有憑良心嗎?有照良心,佛規去做嗎?待人真誠嗎?慈悲嗎?你的良心就是佛規!修道行道非看外表,要看內在。外在的佛規固然要遵守,但心中的佛規,更要去留意,時常擦拭心中的佛燈,不讓自己違背天良,才是真正的循規蹈矩。

第五條 責任負起
甚麼是責任?責任就是職責、任務。也就是我們每一個應該盡心的本份、事務。徒兒們,你們說說看,每位天道弟子,有甚麼樣的責任呢?有甚麼樣的使命呢?是不是有先天的使命,也有後天的任務?所謂先天的使命,就是把九六原胎佛子渡盡,讓九六原胎佛子都能夠達本還原,回歸無極理天。所謂後天任務,就是淨化人心、促進大同,讓人人品性端正、家庭圓滿、社會和諧。徒兒們,你們說,這樣的責任重不重?尊貴不尊貴啊?假若你們人人都能夠盡心盡力,代天宣化、效法聖賢、正己成人,把道的尊貴,在自己的身上顯現出來,並運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,讓自己良心安坦、無愧,讓家人歡喜、感恩,讓社會平安、和諧,讓人類幸福、快樂,讓九六原胎佛子都能夠回復自性,這就是責任負起。而在這最末後的緊要關頭,你們一定要切記把持好自己的心念,端正好自己的行為,小心一切不良的影響。千萬不要在佛堂時畢恭、畢敬,而回到家裡時則輕率、放蕩。那你們不能把道實踐出來,就是沒有真正的對道把責任負起啊!

第六條 重聖輕凡
凡是辦事,不論是辦佛事、聖事,或是辦一切的事。若能以大體為主,以眾生為重,這就是重聖。相反的,如果你以個人的事情為主,小我為重,這就是重凡。所以凡是一切以利益眾生為主的事情,都是聖事,能看重這些事的,就是重聖、就是輕凡。因此,真正重聖輕凡的人,他不會只顧到自己,只顧到別人對自己的尊敬、喜愛,甚至供養。他的存心,一定以利益眾生為主,他的行事,一定以考慮大體為重。這樣的人才,真正做到重聖輕凡。而甚麼是真正的聖事呢?又甚麼樣的事才是真正對眾生究竟有利的呢?徒兒們,你們說,在這宇宙天地當中,除了道是真的,靈性是真的以外,還有甚麼東西,是永恆不變的呢?所以,你們幫助眾生,成就眾生,走上心性解脫、超凡入聖的路,才是真正的重聖輕凡。你能夠修養自己,成就自己,把人心去除,天良顯現,也才是真正的重聖輕凡。否則人心不除,慾念浮動,天良迷昧,無明時起,又怎能說是重聖輕凡呢?又怎能真正的超凡入聖呢?這些問題,佬兒們,你們是否都該認真的細細思索?因為修道、辦道,它只有一個最終的目的,那就是放下一切自我的執著,回復本來純淨的天心。而徒兒們在修道修心、辦道盡心的過程中,如果你沒有至誠的心、不變的心、無怨無悔的心,顯現不出真正的天心佛性,又怎能說得上是真正的重聖輕凡呢?

第七條 謙恭和藹
謙恭和藹並不是只對前賢、點傳師、講師謙恭,而是你要對每一個人都畢恭畢敬嘛。你們自己仔細想想看,身為修道人,是否應該對每一個人謙恭和藹嗎?你們如有研究易經的就知道了。在六十四卦裡,有六十三卦都是凶中帶吉、吉中帶凶。凶就是不好的,那麼唯獨一卦,就是這一個「謙」卦只有吉,沒有凶,只有福,沒有禍。為甚麼呢?易經說:「謙」、「亨」,君子有終,就是說以謙和的態度來做事,則事情容易做得通,故有亨通之象,而謙和的風度,是從心性修養來的,不是勉強做的出來的。也唯有君子,才能夠自始至終,謙虛和藹,而不傲慢別人。易經上又說:人道惡盈而好謙。每一個人都是討厭驕傲、滿盈的人,而喜好謙虛、有道的人。所以懂得謙虛的人,他能夠流露出人格的尊貴,並顯出自性的光輝。他看起來,似乎居處卑微,但是那份人格的高尚,卻是不可踰越的,而這也是一個有道的君子?,他內在涵養美好的最高表現。因為他放下了一切的自我,而恭敬了所有的眾生,所以謙恭和藹也是自性佛顯現的時候。因為你謙卑自己,低心下氣,你沒有人我之分,你沒有是非之念,而就在這一個當下,那才是真正自我的顯現,也就是真正佛性的顯現。所以謙恭和藹的人,必然能夠成道。相反的,驕傲的人,會看不起人的人,絕對不可能成道。因為,當他驕傲的時候,就是人我相未去,也是執著仍然還存在。而九品蓮臺終究是屬於謙恭和藹的人,所以徒兒們你們要想成仙、作佛,又豈能不謙恭和藹呢?

第八條 勿棄聖訓
聖訓者,聖人所垂示的書訓,也可以指一切記載聖理的文字。換句話說,就是聖賢、仙佛所說的話。聖賢仙佛到底在說些甚麼話?千言萬語,就是說真理的話。說眾生要如何修行,才可以回天的話。也就是說一些引渡眾生如何改邪歸正、由迷轉悟的話。因為聖賢仙佛是已經成道的人,所以他們的話可以代表道、代表真理。而聖訓中的每一個字,每一句話,也都是從他們自性中流露出來,契應眾生各種因緣而解說的。所以,他們的話就是真理,真正佛性的流露,真正光明的引領,真正回天的導航。所以,徒兒們,聖訓是如此的尊貴,你們又怎能不善加珍惜,深深的去體會其中真義,並且身體力行呢?這與所謂的「勿棄」,就是不可以拋棄,不可以輕視,不可以不照著去做。因為,每一篇聖訓或經書,都是仙佛的心血、慈語,自然都有仙佛在護持它。你把它帶在身邊,只要你心正、心誠,無形的它,可以保佑你,也可以避邪難。如此,你怎麼可以輕易拋棄它,而不加以重視呢?既然聖訓是指引眾生如何走上成賢、成聖的路。徒兒們,那你們不照著去做,又怎能修道有成,而真正成仙、成佛呢?何況仙佛,都是大慈大悲,都是為你們生死大事著想,為你們費盡心血在努力。你們又怎麼忍心輕易辜負而不照著去做呢?所以,勿棄聖訓,它真正的涵意就是體會仙佛的慈悲,明白書訓的真意。最後,依訓實行,才能夠成聖、成佛啊!

第九條 莫著形相
莫著形相,就是不要執著外在的形象,而被它給蒙蔽住了。因為一切有形、有象的東西,它都不是究竟的真實,並且終歸幻滅無常。金剛經說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因此,凡不能破除形相,還迷昧於形相的人,他的心就都還在象天、氣天中,都不能進入無極理天。而迷昧顛倒的眾生,之所以不能真正解脫,就是都還被外在的相給束縛住了。心為形役,自性不能當家作主,這樣永在輪迴中,流浪生死。所以莫著形相,不僅僅是不要執著仙佛的借竅顯化,而當以體悟仙佛開示的真理、妙義為主。更進一步的,是要你能夠在任何的情景當中,都能夠不動其心,自性作主,那才是真正的莫著形相。徒兒們,你們常說:不偏之謂中,不倚之謂庸。那中道終究是甚麼呢?它就是你自性佛顯現的時候。怎麼說,因為當你一心清靜無為,不偏向一邊,不執著一物的時候,也就是你們不執著形相的時候。你的心沒有被外物沾染、引動的時候,你的心就是這樣子。清清靜靜,無無為為、一無所求的時候,這就是中道,就是自性佛顯現,所以莫著形相,也就是真我的顯現。否則,你執著形相了,就永遠生死流浪、絕對成不了道了。

第十條 手續必清
古書說:「佛家一文錢,大似須彌山,欺心不實報,披毛戴角還。」徒兒們,你們明白嗎?因為這佛家的錢,本是眾生的血汗錢。縱然它很小,也是他們誠心佈施而來的。而當它成為佛家的錢時,就像須彌山那麼高、那麼大。因此,如果有人行財施,成為佛家錢時,你卻不一五一十的呈報、善用,那麼你雖然只是花了佛家的一文錢,但是這一念的貪心,不能實報、手續不清,則自然要受因果報應,甚至來生要做牛、做馬來償還。所以徒兒們,道親行功的東西、錢財,一定要清清楚楚,否則你一行事馬虎、貪念一動、廉德不守,那麼將來就有苦頭吃了。這一點,徒兒們切記小心啊!因為天律森嚴、秋毫必查,在天上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本賬簿,上面清清楚楚記錄著你們所作的點點滴滴,並且,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偏差、半點的遺漏。所以,今後在佛堂裡人家行功的東西、錢財,你們一定要一一交代清楚,不可馬虎,如此才是手續必清,而成佛才有希望啊!

第十一條 出告反面
出,是出去、離開。告,是告訴、稟報。反,是返回、回來。面,是當面回覆。所謂出告反面,是指前賢交待的事情,無論是大小、遠近,都要緊記在心、認真去辦,事情辦完,定要清楚稟報、不可含糊。或者身為後學的,要出門辦事,理當請示前賢、稟報前賢,並誠心請求指示、接受指導。而每次出門回來的時候,也當盡量迅速稟報事情辦理得如何,以免前賢擔心、掛慮。此條佛規乃是警醒修道人對人要盡忠,對事當盡責。並且上上下下,尊卑有序,出入有禮,如此事事出告反面,圓滿交待,人倫大道,方為無虧,而九六原人乘願下凡,出時有告,反必面稟,自當時掛親娘,不忘無極,故能刻刻念念,無生老中,時時盡心修道、辦道的人,方可以說是真正明白「出告反面」深意的人。

第十二條 不亂系統
不亂是不可紊亂,系是繩索,代表一條金線,統是統領萬物的大道真宗,也就是人人身上的自性,所以所謂的「不亂系統」,它真正的涵義是指每一個修道人,他不可以偏離正道,一切要以自性當家作主,不可誤入左道旁門,這才是真正的不亂系統。而金線有兩種,一條屬先天,一條屬後天。先天的天命金線,自然是人人具足的天心自性,可以以心印心、與天相通的佛心,它在聖不增、在凡不減。當人人清靜無念、無私無我的時候,它自然與天貫,靈通先天,不移一步即達理天,而就在這一個當下。徒兒們,你們的先天金線,自然閃爍發光,而靈光照耀三千大千世界。至於後天的人事金線,那是由於你們與引保師、點傳師、前賢之間宿世有佛緣,而在這三期末劫年大開普渡之時,因緣再聚會,彼此再相遇,才有這一個修辦的善因緣。徒兒們,在這最末後的時候,假弓長、假祖師,紛紛出籠了。他們以各種神通、顯化,誘惑修道人,並且以假亂真,以邪亂正,甚至自稱有天命,魚目混珠,擾亂道場。徒兒們,在這樣世局亂蕩、道局混亂、人心險惡的年代中,如果你們不能一條金線緊緊追隨,跟著前賢,穩定步伐,並且內修心性,安立自身,則當一切大考驗、大災難來臨的時候,你們又如何能心志堅定,而真正的躲災避難呢?所以說,當你們修得心性端正、邪魔不得入侵的時候,那才是真正的不亂系統啊!否則心性不正、邪魔入侵,左道旁門任意信它,前賢、引保,不加尊重,則金線一斷,性命亦難保全啊!

第十三條 愛惜公物
公物是指公家的物品,好比佛堂的東西,它是屬於公家的、佛家的,你有沒有好好的愛護它、珍惜它,並且善用它?你能夠好好發揮它的作用、價值,這就叫作愛惜公物,還是你可以把它帶回去,作為個人私有的物品?徒兒們,前面說過手續必清這一條佛規,你們須知「小貪不防,大過必成」啊!所以公家的物品,切勿據為私有或任意破壞啊!再者,佛堂裡代天宣化的點傳師、講師,及這些辦事的人員,你有愛護他們嗎?有對他們不禮貌嗎?有在語言上誣衊他嗎?須知,你若能對他尊敬,就是愛護公物。因為他是代天宣化,是屬於老天的人,如果你不尊敬他、不愛護他,那就不是愛惜公物了,何況你還在後面批評他、罵他?那就更嚴重了。所以愛惜公物,不單單是要愛惜佛堂裡的東西,還要愛惜佛堂裡的人,要好好的對待每一個人,並且相親相愛、互助互勉,這才是真正的愛惜公物啊!徒兒們,這些道理,你們自己要好好的想一想!你們能愛惜佛堂裡的東西,尊敬佛堂裡的人,就是愛惜上天的東西,愛惜仙佛的人,並且就像愛惜天上的仙佛、菩薩一樣。此外,會站在你們身邊的人,你們也都要好好的愛惜他們。否則你不愛惜,上天自然也不撥人才給你們,那道如何能辦得開,辦得好呢?所以你們走在前面的人要愛惜身邊的人!要他們該吃就吃,該休息就休息,該保養就保養,須知有肉體才可以行功。無肉體,則又如何來行功、了愿呢?所以,身為前賢要愛護後學,你不可以隨便的責罰他。因為,他是佛家的公物,不僅是你道中的兄弟姊妹。所以不愛惜身邊的人,也就是不愛惜公物。徒兒們,這一條佛規,你們可以深深地再細細體悟啊!

第十四條 活潑應事
真正的佛規就是道,它是活的,不是死的。它本來就是隨著外在的因緣的變化,而永守中道,生生不息的。所以修道人也要有活潑玲瓏的心,不要墨守成規、一成不變。譬如說有些事情前賢不在,無法事先稟報或作決定,但事情已經來了,同時這件事也很重要,無法等待,要趕快辦。那你也要學會面對,承擔起來,及時處理,否則誤人誤事,也是罪過。徒兒們,你們千萬記住你們的所作所為只要對上是合乎天心,對下能夠利益眾生,也就是一切只要是與人有益處的,你作了,縱然不能被前賢諒解,甚至還要責備你,你還是可以斟酌去做,因為我們辦事是辦天事,是替上天辦事,不是替某個人辦事,是辦眾生超生了死的大事,不是辦人間小事。所以當事情來的時候,不可以擔誤的,切勿等待。只要自己是一片天心、公心,即使前賢不在,自己也可以去承擔。只要我們有此胸襟氣度,是對天、不對人,上天自然會諒解你的。何況法無定法,眾生有八萬四千種心,你們也要有八萬四千種法。要學會如何隨時隨地「事來則應,事去則靜」,把握自性真我,應對一切因緣。並且在這當中,學會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這才算是真正的活潑應事,才稱得上是擁有最高的知慧。徒兒們,佛的心,是無住的,不沾染一切的。眾生的心,是無常的,不會永遠不變的,所以如何用一切法來度一切心,讓每一位眾生都能夠回歸無極理天。那就是你們要具備的智慧,要思索的問題啊!

第十五條 謹言慎行
古人說:「言者,心之音;行者,心之影」就是說,言語可以表達出一個人內心的心聲,而行為可以反映出內在的心影,所以你內在有甚麼樣的存心,外在就會有甚麼樣的言行。相對的,你沒有這樣的存心,自然也不會有這樣的言行。因此,外在你所言、所行的一切,可以真實自然的反應出你內在心性的一切,所以你的一言一行,就代表著現在、真實的你啊!而道是不可以須臾離的,加上天不言、地不語,道的尊貴是要在你們身上顯現出來的。如此,你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自己的言語行為,而不尊敬自家的仙佛呢?何況天有天律,國有國法,佛堂也有應守的佛規。你若說話不小心,做事不小心,任意造下了口過、罪過,到頭不但傷害了別人,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。因為上天對每一個眾生,都是公平的,都是大公無私的,都是寸功不昧,纖過必察的。那麼在因緣、果報的鐵律中,徒兒們,你們又如何能犯了過錯而不受天律的懲罰呢?所以你說話不可以以言傷人,以言敗德,更不可以以言而誤事啊!你當以言利人、以言興德、以言成事啊!尤其修道人更應當口出真理,只論聖事,不說是非,不造口過、口無雜言、斷諸嬉笑,這才是真正的謹言。而慎行也是一樣,你不僅要言行合一,身立標杆,你更當以身行道,代天宣化,處處以天心為心,處處以眾生為念,時時戰戰競競,謹慎自持,心存嚴謹,身自少過,如此言滿天下無口過,行滿天下無怨惡,才是一名真正代天宣化的人,才是一位真正立身行道的人啊!以上

為師已將十五條佛規的真義一一的述說,希望徒兒們都能夠好好的修、好好的辦,並且遵照著去做,那為師保證你們必然成道有餘啊!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悟見天道網 網址:na.hpc.tw 微信ID:myoktw 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

GMT+8, 2024-11-14 12:48 , Processed in 0.059126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