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天古道網頁站   城通往盤密碼: 9388 微信ID:myoktw  城通往盤密碼: 9388

 找回密碼
 註冊
搜索
查看: 2902|回復: 0

濟公老師:十五條佛規

[複製鏈接]
345mp3 發表於 2016-2-13 14:06:08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道真理真天命真之意義
活佛師尊的慈悲:
白陽修士所修持的是佛願,天命法門;而一貫道所強調的是天命,若無天命存在則無殊勝可言,天命就是佛的願力,本師彌勒佛所修持的是慈悲心,亦即慈心三昧。而白陽修士所希望的是將來回到天佛院內院,即佛門所謂的兜率天,因此,對自己的法門應深入檢討,勤加修持,以達心性光明。各事各物皆有一定準則,行海航空亦各有一定的航線,倘無線路,難以達到目的地,道乃萬乘主宰,至尊至貴,皇母早定佛規十五條,以便修道者,有此規矩方圓之則,免混左道致使累墬,又因浩劫溺世,欲行大道扶危濟困,必先洞悉其明,以佛規為重,佛規若曉,行道容易,否則未識佛規真意,將耽誤三曹之偉業,自棄前途,不可不慎也。
1. 尊敬仙佛 :學道聞性理,必賴明師傳授,若無真明師,怎能授真傳,仙佛本來是站在師位的先覺者,修道必賴仙佛幫助護佑,怎能不虔誠尊敬仙佛呢?故尊敬仙佛列為修道第一步,尊仙佛是尊其愛護衆生的大宏願,仙佛之慈悲,由衷尊敬,應迹履仙佛後塵,應聽従仙佛指示去做尊敬仙佛,就如仙佛常在四周,不可違背天理良心,故內不離自信外不離佛行,尊一切天理而行,才合乎真正的尊敬仙佛。
2.尊前提後 :遵守前賢領導,而起未來之秀也,修道無此,師生道絕,道無以繼, 故此者列為得道進修,成仙成佛之第二步驟,做後學要有謙虛的態度,懇求前嫌指導,誠敬受教以報師恩大德,做為前賢,必須寬容謙虛,指導後學,以身作則上下一貫,大德化眾.前賢應愛護後學不可欺淩輕視,後學要誠心學習修持,前賢後學同心同德體天行道免遭魔考,則聖事易辦.。
3. 齋莊中正:以齋戒規範自己,持齋戒殺,免造因果,潔浸身心,嚴省其行,無欲無邪,不偏不倚,無背理之事,修道者需內心齋而戒之,不亂不患,形莊嚴而中正,誠於中形於外,認清真理,堅心定志,實地做去,不可受世俗之迷惑,迷真逐妄,輕易的動搖心志,人無齋而不清,人無莊而身不為,人無中而行偏倚,人無正而做事顛倒,故齋莊中正,亦可為世人修身之本.做為領導者,為人師表前賢者,應當謹慎,心存正理,以立立人,引導後學,能有正確的行持.做為前賢者是為後學者的表率,如自己不能心正身修,怎能指導後學,如有偏差,後學追隨效法,一人墮下萬人落,豈無罪過纏身旁。故凡修道者一切之心與行,必不離此齋莊中正,方能步入聖道之基,基礎堅固,則修道有方矣。
4. 循規蹈矩:遵循規矩,賓地而行,事事皆可完善,規矩比如明路、天律、法律、家規也,如無規矩,做事難以完整。天生蒸民,有一定的法則,衆生秉受天理的本性來出生,就含有天理一樣的美好德性,故循此法則與德行,是其本份之事。在這末劫年,人類已湮沒正氣,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原則,行此大道,須明白的覺悟,要循規蹈矩,先守住做人之原則,不能離開法則,念茲在茲,立定沖天大志,而後行道,方能建自性功德,否則難免被邪迷所染,而致前功盡弃。大道化世,若無規矩的約束,日久自然就有精神萎縮懈惰的情形發生,違背了此規矩,任爾布施如恒河沙數,亦無功德可言,故在十五條佛規內,條條皆不可疏漏,方能圓滿成道。
5. 責任負起:真理天道,失傳已久,沈淪在苦海的衆生,到那裏去尋找? 世道人心風俗,也已頽敗到極點,挽救迷昧衆生的責任,就在立志行大道濟世的修道者身上。自領袖點傳,壇主人才到各道親,各人都有各人的責任,應完成各人的任務,建立功德,以沾天恩。修道者必認明目標,堅立心柱,體行天心,宣理度衆,引迷入悟,使衆登岸,挽轉頽風,拯救娑婆,成就佛國的大任。振發百挫不撓的精神,才能盡到修行的責任,以身作則,正己化人,方能妙玄中成就真道。吾人降世人間,應知各人之責任之負起,白陽三期,仙佛倒裝下凡為人,其目的在于普渡衆生,但是生于有象之凡界,形形色色,而被境之所轉,則脫離了仙佛倒裝之責任也。應速覺悟責任負起。
6. 重聖輕凡:重聖輕凡者重理輕情之義,理為天理,融于人間,是公義之流行,乃儒家不偏不倚之中庸大道,今言之謂重聖,輕情是捨凡情之私欲,是儒家之克己復禮,今言之謂輕凡,釋家之應如是住,應如是降服其心,亦同此義,故重聖輕凡是修圓本性之基本要件。 聖事或凡事可說一心之分,不論處境在何,一心是理即重聖輕凡,一心為利即重凡輕聖。聖凡幷行之時,修道須在人與人之間行于道,士農工商之間行于道,社會國家之間行于道,家庭父子兄弟、伯筲之間行于道,夫婦之間戚友之間行于道,此之謂重聖輕凡。形雖聖,而心不正,重于功果,不弃妄想之欲,雖形重於聖,即非聖也,所形所作,雖非辦道,而實是益群利眾之事,一心是理,所形是德,雖見平庸,而實是天理之流行,此非重聖而何?若有聖事待爾作,勿因凡事繞身旁,聖事大我故宜重,凡事宜輕乃小我,應破一切牽纏障,永作道中大棟梁,此亦重聖輕凡也。
7. 謙恭和藹:謙恭者謙遜自己,恭敬他人,和靄者和睦人群,靄親而不爭,謙遜可得人之教,恭敬可得人之服,此立身處世之本也。 謙恭可得上之教誨考亦可得下之尊敬,和靄可得上之看重,亦可得下之敬仰。辦道要使衆生明徹真義,自發虔誠,若以暴燥,真怒對待後學,後學易生异念,行道一互失去人和,單靠一木,難以撐掌大廈。喜氣迎人,上和下自睦,以正道來啟發,一道同風。則分枝別派,道內不和的災禍,將消除於無形之中。
8. 勿棄聖訓:勿弃聖訓者,不要捨弃聖神之訓誠也,真經正法,雖不在文字書册,而其大意如無文字書册之流傳,只憑口傳,則大道難以普傳,須賴聖賢之書册為橋梁,進而悟行實踐,而後可靠口授心印之大而達道。此規戒,在聖言之流傳,其意義有二,其一是知保惜聖訓書册,不敢污損,不敢隨便放置,此雖名勿弃聖訓,但對修道無益也。其二是除保惜聖訓書册以外,對于聖賢仙佛之訓示,能拳拳服膺,敬而尊之,步聖賢仙佛之塵,揚古道之聖理,成于天道,誠于人道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能從容中道。此謂勿棄聖訓。另對鸞訓需有正確的認識,始能得其益,鸞訓是初機之門,不可專持鸞訓修道,否則一朝離鸞,則道味即淡乏無味,蓋平時不知回心覓道,但向心外形色觀察而尋道也,一旦向外無有顯异可視,無有仙佛可近,則迷茫而無路可行也。故凡善用鸞訓者,必教人回歸自性以會自家仙佛,必導人心由正宗以同游自家神境,一旦鸞訓不有,衆生亦可憑自力皈依自性而修道也。扶鸞揮訓,天才心靈之正邪,有决定之作用,正則感召正道仙佛,邪者感召邪道仙佛,阿修羅負責考道,亦托生人間,所辦邪道,亦可揮鸞,當然感召同類,假無極或仙佛之名者訓揮鸞其訓文,不言真理,不闡經典之意,一味找人來尋師拜祖。天道之中只知誠心,不識真理之輩;或成道之心過急,意志不堅之輩;或道中失意,思想偏激之輩,或著相修道,欲見祖師心切之輩,統統入此魔圈之中,前功盡弃,自墮阿鼻也。 天才澄心淨慮,主持人能誠心為道,所揮出之訓文,再  發五教經典,大道真理,引導眾生向善,則是正文,故觀訓文,需以智慧分析,是理則進,非理則退,不可一律遵從,以免遭受文字考驗。故不可完全以鸞修道也,須自問鸞訓,啟開你多少智慧,體會了多少真理,能否不持鸞訓,不遇仙佛,仍能自修不懈,精進不已,若不能,則當知此病在鸞訓,而心神外放也,必要收心而回,並請悟之:「道在靈台,不在鸞台!」庶幾不入於迷味之途不負上天苦心設鸞之意。
9. 莫著形相:「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至矣!」即是無臭,又是無聲,有何形相可著,人生自幼,生於形相界內,所見者非形則相,故以此相作真,不知此形此相是假,故著於此界,生生死死,不能超此凡界,輪轉不息,譇假作真,故修道者,對於有形無形之認識,須悟之掃之。 凡夫只知物不知理,賢人只知理不達理,聖人知理達理,物則有形,理則無形。何謂著相修道,縱心坐禪,認假作真,無誠念唱,見物隨緣,成道念重,功德念多,自私心大,此皆謂著形修道。聖賢倒裝迷於形著於相,同淪為凡;凡夫遇境不著,遇相不執,而不被境所迷,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凶吉,則是聖賢。修道者,知此世間名利相,既破之,卻又著了修道之功果及人我之相,是破彼相,著此相。故形與相,是人間之迷境,著於此則人間,不執於此則天堂,既不著相又不頑空,萬象如如,無聲無臭,上天之載也。
10. 手續必清:修道之士須先清廉自己的人格,方能邁進修道旅程。何謂手續必清,乃指一個人對於所經辦的公事,或是他人之事,或對自己所承擔要做之事,辦得清清白白,謂之手續必清。修道子必是超世人之修為,所行所作,應從天性所出,如此者定能清清白白,清正公道。如不從天心所發,心存貪妄曖昧所為者,即是悖道逆理,是手續不清,種下來的惡果。修道者,處事應至公無私,切莫貪取不義之財,該得者可得,不該者莫染。如手續不清,皆是修道浩然正氣不足,故動之於心,而不能為道,故孟子曰: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」。修道不能為大丈夫,枉生三期。孟子曰:「可以取,可以無取,取傷廉,可以與,可以無與,與傷惠,可以死,可以無死,死傷勇」。佛規喻錄曰:「於道手續必明詳,道親若交功德費,一分一文銀,比之須彌山之王,妄用公款罪極大,濫用公金天牢藏,故而失慎亦勿可,日夜思察放明光。」
11. 出告反面:天有天律,人有規矩,無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。春去夏來,夏盡秋到,秋過冬臨,冬至春回,一定規律,故人豈可一去不反面,故出門必告於長,回必稟於上,才有圓滿之交代,乃是人生之規律,是禮之部份也,故出告反面,乃人倫大道上不可缺少之一部份。出告反面有如「孝」字,為人子出不告於親,反不告於親,被父母擔心掛慮則失孝,「孝」者為人後,出入不告則失,失則失禮,則失義,則失廉,則失恥,何謂也,人生之事,失信,怎能言義,無義怎可談廉,廉不能談,則無恥也。故修道應重理守規,出人進入應相告,方能獲得圓滿交代。天造宇寰必有其意,天生人體必有所在,人生下世,佛子乘願下凡,應做佛事,渡盡九六,返回原鄉,此出有告,反必有面,方是佛子至大之出告反面。孔子夫曰「父母不遠遊,遊必有方」。此於修道而言,則云吾人既知有  皇中則不可遠遊,遠遊是離道之義,因為道與  母同在,不遠遊則與道同在之義,如是遠遊,則必有方,此乃下方之「遠遊」,「有方」是廣度眾之方也。
12. 不亂系統:真理獨一無二,不可好高鶩遠,貪心著相,以致入旁門,混亂了系統,斷了師尊師母所傳之金線大道。守住清規,方免失足,倘若不遵清規,隨意修道,樹高立頂召風,登的高跌的重,若能照真理步步行,則朝夕可保安然。七二假祖師,三二假弓長,出來考道,各顯各人神通本領,引人入殼,以假亂真,一邪亂道,修道者須防備,勿讓邪魔侵入,尤以壇主人才,為邪魔所注目的最明顯目標,趁你不慎而至,若見左道之人來訪,閉門謝客,勿為其言語所感動,否則隨便聽其言語,一一信從,自然惑亂了大道正統體系,自絕於金線,性命難已保全,自廢萬八偉業,墬入地獄。考道在選前賢,信心未定便入牢寵,若是認道真確,心志堅定,就能日日間定,達到功滿果就的境界。
13. 愛惜公物:人間已物質而謂,故曰物質世界,物質以稀為貴,以多為賤,形成世間之醜陋與高尚,一切之鬪爭從物質而起。老子曰「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,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」因有貴於貨,而起惜私棄公之心,此皆非人之本來天心也,故「愛惜公物」,乃修道當中不可輕視之條目。為人不可自私缺乏公德之心,何況修道者。對於公物之愛惜,應視如己有,保養其美才是愛惜公物。若是泯滅公德心,隨意破壞公物。不能得以完整,珍惜護愛,何能達到真實修行之逕,如此者是自私自利之作為,豈可談及修道。愛惜公物之道,本乃天性之美德,隨意破壞公物,不加珍惜,棄公重私,隨意讓其毀壞,則積小過成大過,自墬深淵也。
14. 活潑應事:活潑應事乃是處事敏捷,不留遺缺點也,此皆以智慧而出之精益辦事也,辦道之事,皆以此才能圓滿而不缺也。修道者應需提足精神,精益求精,應付諸事敏捷,絕無敷衍了事,如修道之過程中,若遇挫折或考魔之事,應貫集精神。
15. 謹言慎行:多少口業造了多少的瀰天大罪,所以謹言慎行最為重要,誡告各位前賢牢牢堅守著,在修道路途中佛規是非常重要,謹慎的人,說話之前他會深思謀慮,而且一諾千金。 慎字乃是修道人隨時應誡慎恐懼,修行者在修道路途中以此佛規來達到彼岸,故言慎行千萬不忘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悟見天道網 網址:na.hpc.tw 微信ID:myoktw 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

GMT+8, 2024-11-14 14:32 , Processed in 0.052133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